要说中国古代最危险的职业,毫无疑问是皇帝。皇位虽权势巨大,却命运脆弱,平均寿命往往不到四十岁。因此,渴望成为天子的人钻石配资,必然要付出极其惨烈的代价。以九子争夺王位的故事为例,哪怕像雍正那样笑到最后,可是为此付出生命与尊严的人却不在少数,教训殷殷地警醒着后来者。
在唐朝确有一位被世人称作“小太宗”的皇帝,他开创并推进了被后人称为“大中之治”的治理格局。他就是唐宣宗李忱。传声之下,许多人以为他可以与唐太宗李世民并肩,而真正值得探究的,是李忱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经历与故事。
许多皇子在年幼之时就被训练成争夺权力的尖子,力求在宫廷中站稳脚跟。然而李忱恰恰相反,他性格孤僻、沉默寡言,常常一个人坐在偏僻的角落里默默思考,外人看来便会认为他是个蠢人。
展开剩余64%宪宗去世后钻石配资,穆宗李恒登基,其他诸子不可避免地卷入权力斗争之中,只有李忱以装疯卖傻的方式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祸难,得以继续存活于风雨之中。
穆宗再逝,唐朝立即陷入一片混乱。敬宗在位时被宦官杀害,文宗被软禁而郁郁而终,武宗虽然走运稍好,却因痴迷长生不老药而最终暴毙身亡。见到如此血腥与惨痛的教训,李忱逐渐变得更加低调谨慎,与人相处时也尽量保持克制,不多言,久而久之,旁人都以为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哑巴。就这样,他在世人眼中“装疯卖傻”地活了整整36年,然而史书告诉我们,他并非愚钝,而是真正的大智若愚。
唐武宗去世后,大太监马元贽为了掌控朝政,故意推举李忱为傀儡皇帝,寄希望于借天子之力命令诸侯。马元贽自以为能够效法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,但现实却狠狠地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。
李忱登基后,如同换了一个人,立即着手改革。他的首要举措是抑制宦官的势力,重新夺回被他们分散和削弱的朝政大权。为了拉拢忠心的心腹,他为那些曾被宦官欺压的大臣们平反,任用了大量科举出身的才俊,给他们以实职与信任。
经过这场“大清洗”,唐朝重新走回正轨。对外,他击败吐蕃的入侵,收复河湟地区,稳定边塞,又平定安南。尤以收复河湟之举,成为安史之乱后唐朝对吐蕃的一次重要军事胜利之一。
李忱为人机智而果断,沉着而审慎,乐于听取忠谏,待人谦恭节俭,常以仁爱之心对待民众与物产。在位时期,国家相对安定繁荣,历史学家因此将这一时期称为“大中之治”。直至唐朝灭亡,百姓仍以颂扬之词称他为“小太宗”。
尽管他靠装疯得以取得皇位,但晚年他却并未始终如一地保持清醒,后来因误食长生不老药而早逝,终年五十岁。
唐太宗及其所开创的贞观之治开启了盛世的序章钻石配资,而宣宗李忱的成就之卓越,竟可用太宗与贞观之治来形容,足见其非凡之处。经历二十年的宫廷博弈与权谋锻炼,他的智慧与谋略逐步显现,堪称一代明君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万银鼎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